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有哪些?如何投入?

2024-05-09 17:38

1. 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有哪些?如何投入?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首先要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依法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
1、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有哪些?如何投入?

2. 农业法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收入的增长幅度应当怎样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高于”。
《农业法》第三十八条 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3. 农业专业合作社虚假申报财政支农资金和将申请到的国家财政支农资金被挪作他用,有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首先 不会背负法律责任 先行法律当中 只有规范政府罚款的法律 而没有政府补贴款的法律 也就是说 政府罚错你一万块 你可以告政府 但是政府送错了一万块给你 最多就以后不送给你 把你列入黑名单了 其次 不会产生扩大化影响 政府送钱 从决策 立项 执行 到验收 都遵循着做政绩的方向去走 扶老人反而被老人告 这是因为老人不清醒 政府送钱给你 你乱花了 还去告政府 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 政府给你送的钱 不会存在“好心做坏事”的风险 政府即使发现你乱用资金 虚假申报 大不了大事化小 让你戴一个道德恶劣的帽子罢了 最后 从现行各个地方实践的来看 对企业不会有经营上的风险 其实最近五年 政府在扶持农业工业信息业服务业中 投入了不少奖励资金 即使发现了 作假 也是内部消化 不了了之 而不会害你被劳动局工商局环保局等伤害  当然农业合作社不是企业 是非营利组织 多多少少也是存在政途和名誉影响 然而 能吃咸鱼 就要做好抵嘴巴干涩的风险 见步行步吧

农业专业合作社虚假申报财政支农资金和将申请到的国家财政支农资金被挪作他用,有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4. 财政支出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财政支出对农业财政的支出十分有意义,大力实行农业支出的政策会对我国的发展很有帮助。我国在财政农业支出方面普遍会存在监管不完善的,现象。从而造成我国农业财政资金无法落实到位,共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扶持效果并不体现出来,所以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资金分配制度通过对财政资源的合理的合理确保农村地区得到相应的资金。

5. 法律对农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如何界定的?《农业法》对保护农民权益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对农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界定:

  一、要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强化农业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

  二、要充分运用直接补贴方式,调动农民积极性。

  三、要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完善财政投入方式,贷款贴息等政策手段提高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吸引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农业。财政投入资金的管理迈向透明化,多种管理方式加强了财政资金管理和社会监督。逐步推进财政资金整合,强化配合与协调,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财政投入的支持对象更加全面,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纳入政府扶持范围,有效解决了部分财政支农资金难以面对数量众多的小农户的问题。

  《农业法》对保护农民权益条例:

  第67条:任何机关或者单位向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收取行政、事业性费用必须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收费的项目、范围和标准应当公布。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有权拒绝。 任何机关或者单位对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进行罚款处罚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罚款,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有权拒绝。 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进行摊派。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以任何方式要求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的,属于摊派。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有权拒绝任何方式的摊派。
   
  第68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所属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集资。 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不得在农村进行任何形式的达标、升级、验收活动。 第69条: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承担纳税义务。

法律对农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如何界定的?《农业法》对保护农民权益是如何规定的?

6. 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意义是什么

为了尽快有效地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政府泌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财政投入。主要有四方面的意义:
  (1)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对落后。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增加民收入。可是,鉴于我国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现状,不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上述措施就难以到实处。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最亟待发展的产业。农业不仅为非农业部门提供劳力,提供食品和原料,而且农业还能够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农产品出口能够赚取宝贵的外汇。
  (3)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我国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属于“靠天吃饭”,再加上农产品附加价值不高,农业生产者的私人或集体资本积累缓慢,难吸引优质资源进入农业,甚至连农业自身的资源也会向收益率较高的其他行业转移。
  (4)许多农业投资项目只适于由政府来进行。如大型水库和各种灌溉工程等,其特点是资量大,投资期限长,牵涉面广,投资以后产生的效益不易分割,而且投资的成本及其效益间的关系不十分明显。

7. 财政对农业发展支出方式主要有哪些

内容摘要:财政补贴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如何把好的政策用好却是一个难题。我国当前的财政农业补贴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补贴总量小、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补贴标准混乱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目标,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财政补贴,农业补贴,黄箱补贴,绿箱补贴 一、我国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演变 财政对农业给予有效补贴,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的旨在保护和发展农业的一项重要政策。所谓财政补贴支农,就是指政府利用财政补贴方式支持“三农”发展。我国财政对农业的补贴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最早以国营拖拉机站的“机耕定额亏损补贴”形式出现,之后逐渐扩展到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补贴、农业生产用电补贴、贷款贴息补贴等方面。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制定实施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政治经济制度、国家财力和不同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任务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补贴支农政策大体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94年)是现行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形成时期。第二阶段(1994年~2002年),财政补贴支农政策发展时期。财政补贴支农逐步增加,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支持,加大了对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的支持。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是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创新时期。除了已有的政策继续执行并加大力度外,提出并开始实施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政策,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补贴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同时在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国债资金方面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变财政支农方式,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改革农业税制。 从2004年起,国家财政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并不断加大对部分地区种粮农民的良种和购置农机补贴力度。财政部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粮食直补资金达到142亿元,比2005年增加约10亿元,其中13个粮食主产省(区)126.8亿元,均占本省(区)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良种补贴资金40.7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6亿元,分别比2005增加2亿元和3亿元。 我国还将继续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这一补贴制度是财政部去年以柴油配套调价

采纳哦

财政对农业发展支出方式主要有哪些

8.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农业发展与财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具体如下: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然也是财政的基础;
(2)对农业的财力支持是政府和财政的一项基本职责。
农业财政投资中财政用于扶持、发展农业方面的支出;农业作为财政投资的另一个重点,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扩展资料:
要使农业部门和农户自身的积累成为农业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必须高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
(2)农业投资的收益率必须高于、至少不低于全社会平均的投资收益率。
在我国目前的价格体系和GDP分配格局下,上边的两个条件都很难得到满足。这种情况政府要是不进行足够的投入,农业部门无法获得发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