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引进外资注意哪些问题

2024-05-20 05:41

1. 中国在引进外资注意哪些问题

最近,来自国内外的专家聚首天津,总结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经验与教训,并指出它们正面临的挑战。请看——— 
  由联合国贸发会议与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出口竞争力与外国直接投资的作用”国际研讨会日前在天津举行。来自国内外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深入探讨了吸引外资与出口竞争力、跨国公司与本国企业的有效关联等问题。 

  竞争力来自动态优势 

  世界著名跨国公司专家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劳尔指出,提高出口竞争力要具备动态优势(即技术与技能优势),而非原有的静态优势(非熟练劳动力及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技术许可等方式,东道国可以获得外国技术并开通市场。同时发展动态优势对本国的技术、企业效率、基础设施、法规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尔教授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竞争力战略分成三类,即自主型、外国直接投资依赖型和混合型,中国为混合型。 

  关于出口竞争力与外国直接投资的作用,劳尔教授认为有三个主要特征值得关注。首先,产业发展的新环境要求在制造、服务、制度及相关法规方面具备国际竞争力,同时获得这种竞争力的速度必须是迅速的。其次,竞争的失败意味着增长的失败和经济的萧条。第三,出口竞争力的培养日益依赖于全球价值链的配置,并且出口竞争力本身的特性也发生了变化。 

  引资须转移技术管理 

  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冼国明教授指出,促进出口有多种途径来实现,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目前使用较多而且便捷的途径是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引进跨国公司的投资可促进本国的出口,带动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这是亚洲四小龙成长的一条成功经验。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仿效的过程中发现,成效并不特别理想。究竟原因在哪里?研究发现,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GDP的增长,促进了出口量的增长,但这还不能算是成功。成功的关键是,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能否与本国企业形成有效的关联。所谓关联,是指外国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当地企业之间通过市场关系所长期形成的供给方面的契约。只有通过这种契约,才能使大量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转移到当地企业,并最终形成有效竞争力。 

  冼教授概括了发展中国家引资政策的几个显著变化。第一代引资政策的弊病是发展中国家的引资优惠竞争,最终将外国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大部分利润,通过税收减让的形式又还给了外国跨国公司,而本身所得到的净利润很少。第二代引资政策的重要变化是,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中,有针对性地根据本国要素条件形成产业变化政策,有目的地选择外国跨国公司伙伴,然后通过一系列公关、联络等互动过程,吸引这些公司到本国投资,这就是目标定位政策。近几年出现了第三代引资政策。由于跨国公司进行大的战略调整,主要致力于核心业务,从而将中间产品和零部件外包出去,这种所谓的“资源外取”需要在当地找到一批有效的企业来接受外包的业务,这就涉及到关联问题了。哪个地区能迅速发展起配套企业,并迅速成长为跨国公司外包业务的合作伙伴,这个地区就能成为吸引跨国公司的热点地区。 


  引资定位与国情结合 

  联合国贸发会议专家弗兰得瑞森认为,不同的引进外资策略在引进外资定位方面有不同的表现,也就是说在投资类别与投资来源的选取与政策倾斜上会作出不同选择。为了提高投资竞争力,有效利用有限资源,加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发展中国家进行引进外资定位是必要的。 

  他对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定位决策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首先,发展中国家应当明确,定位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其次,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以充分了解投资者的投资目标以及双方进行合作的可能性。此外,东道国要将自身的情况与其他竞争者进行对比,客观地评价其对外资的吸引力。他在对荷兰、瑞典和哥斯达黎加三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定位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后认为,引进外资定位,没有统一标准;各发展中国家采用的工具和方法一定要与本国产业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目标相适应,定位战略的效果需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出来。

中国在引进外资注意哪些问题

2. 我国引用外资的现状

(一)外资利用总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国每年吸收的外国投资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总规模达到10,562.65亿美元,现如今,单年的外资引进就可达到千亿美元。通过利用外资在我国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南部沿海地区、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增长极,对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利用外资产业结构现状。尽管我国吸收外资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也在多个方面存在不合理问题。从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分析,外商投资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规模较小,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从产业分布看,外资投资靠前的行业以我国成熟传统行业为主,包括工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水电煤气业等。虽然大量外资投入到我国的制造业,加快了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也抑制了我国制造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使许多已有的民族品牌消失,民族产业受到很大冲击。同时,国外制造业较为先进的技术、高端技术和核心技术仍然没有引入到我国。当前,我国在高端技术类制造业引入外资的力度有所加大,这些行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我国外商投资行业分配还有待进一步的平衡。在农业和服务业方面,我国利用外资能力逐步有了起色。农业方面,虽然利用外资的总额每年都在增加,但在全国总的利用外资情况下,其所占比例仍然很小,还是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且外资利用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服务业和农业一样,外商投资的总额持续的增加,成为增长率最高的行业,但在我国广阔的服务业市场的衬托下,外资所在的比例还是很小。
(三)利用外资区域现状。从外商对我国投资的区域来看,沿海地区不论在投资总额、注册资本还是涉及企业数量这些指标方面同内陆地区相比都占据巨大优势。沿海地区的投资总额占到全国外商投资总额的80%以上,即使在沿海地区也是以东部沿河和南部沿海为主,占全国外商投资总额的60%左右。从区域来看,外商投资的区域分布与我国经济的发达程度是相符的。东部较中部地区投资额大,而中部地区又较西部地区的投资额大。整体来看,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原因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基础较差,外资投资的主要行业又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
(四)外资来源现状。在我国投资的前10位国家或地区投资总额所占比例超过80%。我国外商投资来源的主要特点有:港台地区投资较多,而投资相对较少的是欧美国家。其中,港资在我国吸引外资中平均占有一半的份额。在我国投资的其他发达国家,就其在外商投资总额来看,在我国投资量仍然偏小。近年来,受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到我国投资越来越多的影响,港台地区的投资比例有所下降,但总体格局仍然没有大的变化,来自欧美地区的投资比重还是没有特别大的增加。

3. 中国引进外资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从外资管理看 1.权威的、科学的项目可行性论证机构和制度还未真正建立起来。    ——重复引进、盲目引进、无效引进 2.多头管理     ——“四重四轻”:重引进轻管理,重签约轻监督,重出国联系轻风险防范,重短期表现轻偿还保证。  从投资环境看 1.法律制度:          时滞性、歧义性、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 2.基础设施:      实物性基础设施:港口、水电供给、基础工业等      社会结构性基础设施:银行、保险、咨询机构等措施:1)从行政引资到市场引资的转变。 v相当多的地方已不再把引进外资的数量目标作为政府官员重要的考核指标,更重要的是引入了市场引资的机制,一些地方成立了专门的招商局,进行市场化运作,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引资。 v(2)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 v六部委制定《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2006年8月8日实施;《反垄断法》2008年8月1日实施。 v3)从外资“超国民待遇”到国民待遇的转变。 v2008年实施的“两税合并”,指内资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和外资企业适用的“外国企业和外国投资企业所得税”要合二为一。 v(4)从相对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地区转变。 v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中部崛起战略过程中,均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给予特别优惠的政策,中西部省份的引进外资政策将会明显优于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引进外资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4. 引进外资的意义

、弥补了企业资金来源不足,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2、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了中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产品综合质量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有明显增强;
4、提高了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了国有企业经济机制转换;
5、利用本地先进技术引进资金,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5. 利用外资和引进外资的区别

法律分析:利用外资是利用来自国外的货币资金和以物资、技术、专利等表现的国外资本,以解决本国资金、设备不足的困难,或进行资金调节,达到发展本国经济的目的。引进外资形式结构是指以不同方式引进的各种外资间的比例关系。包括引进直接投资和对外借款的比例,直接投资中外资独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的比例
法律依据:《外商投资法》
第二十二条  国家保护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
第三十一条《公司法》等企业法将统一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第四十二条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原组织形式可在五年内继续保留。为平稳落实上述条款,《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对已设外商投资企业调整组织形式等作了详细规定,便于企业办理变更登记。

利用外资和引进外资的区别

6. 我国引用外资的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引进外资,现如今,当年的开放区已经成为了有一定经济和技术实力的富有地区,就像东南沿海。当年,我们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几乎没有一点技术,那个时候,我们引入外资,即可以吸引外资建厂,增加就业,平衡国内收支,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技术,所以那时,我们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他们的东西在中国卖是很有优势的,但是现在,我们的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技术上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这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完成西方世界看来低级简单的活了,所以我们平衡了税收,收回了我们给外资的超国民待遇,这样的话,外资撤回,我国企业可以大幅发展,并且,由于我们的低端产业也已经不想当年那么有优势,所以企业必须更新技术,减少成本,进而可以带来产业的升级换代,这时大的趋势。
  但是,这两年,重庆模式正在兴起,重庆模式说到底,就是国家用廉租房集中了一大批廉价劳动力,然后让重庆以外的企业把生产任务往重庆挪,让重庆重走一次东南沿海的老路。从这方面分析,虽然中国的东南沿海正在蜕变,虽然中国在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限制外资的作用,希望把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改换成内需导向型的经济结构模式,但是,中国广大的西部依然是外资和刚刚崛起的中资最好的投资地点。

7. 引进外资的重要性

一、外资意义
对外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
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利用外资。

二、政策背景
当前,国际投资格局深刻调整,我国利用外资工作面临新形势、新特点、新挑战。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外资工作的决策部署,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
三、政策概览
意见强调,要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投资信心为出发点,以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为重点,以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外商投资环境为着力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稳定外资规模,优化外资结构。
四、具体意见
意见从深化对外开放、加大投资促进力度、深化投资便利化改革、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四个方面,部署了加快金融业开放、优化汽车领域外资政策、提升开放平台引资质量、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等二十项具体意见:
深化对外开放方面,意见明确,要支持外商投资新开放领域、加快金融业开放进程、优化汽车领域外资政策、着力营造公平经营环境。
加大投资促进力度方面,意见明确,要优化外商投资企业科技创新服务,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水平、提升开放平台引资质量、支持地方加大对外资的招商引资力度、抓好政策宣传解读
深化投资便利化改革方面,意见明确,要降低资金跨境使用成本、提高来华工作便利度、优化外资项目规划用地审批程序。
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方面,意见明确,要全面贯彻外商投资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强化监管政策执行规范性、提高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透明度、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重要作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支持参与标准制定、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

引进外资的重要性

8. 中国吸引外资的新优势是什么

当中国的劳动成本等优势在逐渐丧失的时候,中国快速提高的人力资本、快速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快速成长的市场容量、过去发展所产生的产业积聚,以及大幅改善的法治环境和政府管理体制,已经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新的优势 国际投资和世界经济的这种形势是否会延续到2011年底?在剩下不到半年的时间再次提出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重要一员的中国,是否仍然是国际投资热土?更大的视角而言,也就是,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和过去相比,是什么? 今年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比2010年放缓。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的GDP增长率下降,主要是因为各国担心经济过热采取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致。 其中,美国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产生的全球流动性,加上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增长率差异和利率差异,将导致资本大量流入新兴发展中市场,外资流入将成为2011年新兴发展中国家所面临主要挑战之一。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巴西、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已经采取了限制外资流入的措施。 按照上述情况,2011年,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虽然有所放缓,但仍然比发达经济体更能吸引国际投资。不过,世界形势风云突变。 北非中东等局势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变化。尤其是利比亚局势导致世界原油市场供给出现紧张,这无疑加剧了全球通胀形势。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受国际形势和北非局势的影响,国内也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率提高与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局面。 不过,中国可以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供给面的财政刺激政策同时稳定物价和产出,仍然能够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仍然是世界上对国际投资最具有吸引力的国家之一。尤其是,中国的投资环境正在朝着有利于吸引高效率国际投资的方向转变。 近几年中国投资环境的变化,常常被外资机构和媒体炒作为“投资环境恶化论”。诚然,中国的投资环境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保护加强、土地成本上升、环保成本上升、能源资源使用成本上升、优惠政策取消,外资企业需要在更高的成本上与内资企业竞争,这是外资企业必须正视的事实和趋势。 但这并非是投资环境恶化,相反,这是投资环境的改善。 要素和资源能源成本上升,伴随的是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提升,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取消优惠政策,不是对外资实行歧视政策,而是为了实行国民待遇,是为了挤出低效率企业,给市场公平竞争的机会。 如果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与销售成本比国内企业更低,那么低效率的外资企业也能在中国生存与发展,中国就会吸引到很多低效率的外国直接投资。正是那些优惠政策,使得外资企业负担的成本实际上比内资企业更低,从而引来了大量低技术和低效率的外资企业。 取消优惠政策,这些低效率企业就不能继续生存,就不会再有个别外资企业依靠特定的政策优惠获得优势,市场也就不会再处于低水平竞争状态。这是有利于效率高、技术先进的外资企业的。 尤其是,当中国的劳动成本等优势逐渐丧失的时候,中国快速提高的人力资本、快速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快速成长的市场容量、过去发展所产生的产业积聚,以及大幅改善的法治环境和政府管理体制,已经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新的优势。事实上,在“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甚嚣尘上的2008年和2010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额分别增长了12%和17%。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