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热泪盈眶!黄河三角洲震撼心灵的瞬间,黄河三角洲的地貌有什么特点?

2024-05-20 11:14

1. 看到热泪盈眶!黄河三角洲震撼心灵的瞬间,黄河三角洲的地貌有什么特点?

从地图上看黄河三角洲的地貌是扇形堆积平原,在这片地势低平的三角洲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物在这里繁衍栖息。一、黄河三角洲的由来。黄河三角洲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口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一典型扇形三角洲,是由于河流冲积物覆盖而成的。因为新堆积体不断堆积到老堆积体,所以黄河三角洲形成了地貌形态复杂的情况出现,黄河三角洲的类型主要是以河滩地、河滩高地、河流故道、决口扇与淤泛地为主的。二、黄河三角洲的作用。黄河三角洲的资源很丰富,是我国制盐基地和海水养殖区,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很大。而且在减少河流污染、维系生物多样性和净化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黄河三角洲的特点。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原生湿地生态系统。 这里有着很多的生物在这里栖息,有多种的野生动物、植物几百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丹顶鹤、白头鹤、东方白鹳、黑鹳、金雕、白尾海雕、大天鹅、鸳鸯等。还有很多的国家保护动物在这黄河三角洲是鸟类迁徙重要的越冬站和繁殖地之一,每年在这里越冬、繁殖、栖息的鸟类有几百万只。黄河三角洲目前是世界上陆地面积增长最快的三角洲,不但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物种、群落和完整的自然环境,成为生态研究的良好基地之一。 而且这里的植物覆盖率也是很高的,单单植被覆盖率就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五,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大的海滩自然植被区。黄河三角洲的土地资源很丰富,地理位置也很优越,生态系统完善,产业发展基础配备,有着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潜质。

看到热泪盈眶!黄河三角洲震撼心灵的瞬间,黄河三角洲的地貌有什么特点?

2. 黄河三角洲独特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因素及历史发展进程构成互为区别的地域文化。黄河三角洲文化是一个独特的文化存在。在先后数千年时间里,黄河从这里流入渤海,由于地势和海潮顶托,大量沉积的泥沙冲积成了不同时期广袤不等的三角洲平原。域地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便都与黄河息息相关。黄河给这里的人民以生息繁衍的物质条件,这方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既受惠于黄河灌溉之利,又饱受黄河决口泛滥之害,在长期以黄河河水为农业命脉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黄河三角洲祖先以黄河水利、水患为本源的黄河农耕文化;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机械重复、特定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诸如水域及地表的平缓,使该流域文化呈现匀速缓慢发展曲线,封闭保守、因循蹈规的意识表现明显,人群心理中忠厚、朴直、忍毅特点突出。被称为“中国之忧患”的黄河下游区域的“善淤、善决、善徙”,洪水、凌汛相继侵扰,迫使三角洲先民在“洪水横流、人畜漂流、庐舍为墟”的残酷现实面前一次次为生存而奋力与大自然搏斗,又在与南来北往争夺这块边缘枢纽军事战略要地的外来入侵者抗争当中,培养起了顽强、坚韧不屈的尚武之风,形成了以古代战争,古代伟大军事家孙武军事思想,近代白莲教、义和团、捻军等农民运动为典型内涵的黄河三角洲精武文化。足迹遍及三角洲的黄河也为这里的人们源源提供了精神养分,塑造出了人们特有的精神风貌。人们把对这片土地的理解和对世代生活悲欢五味以及对社会行为规则的阐发统统融入一个自创的精神体系当中,形成了以博兴吕剧、胡集书会、清河镇木板年画、河南张泥人、滨州剪纸等为代表的土生土长而又自成一脉的三角洲人文艺术文化。在民族争自由、求解放的革命战争年代,黄河三角洲英雄儿女们用生命和鲜血,坚强与忠诚开辟出了山东五大抗日解放区之一--渤海解放区,在为全民族解放事业伟大斗争中形成了以光荣革命斗争传统为象征的渤海革命历史文化,为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设人才的孕育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因素和思想基础。四种类型的文化构建成了独具黄河三角洲特色的地域文化主要特征。

3. 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河口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4. 黄河三角洲是怎么形成的?

  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填海造陆而形成。 由于黄河含沙量高,年输沙量大,受水海域浅,巨量的黄河泥沙在河口附近大量淤积,填海造陆速度很快,使河道不断向海内延伸,河口侵蚀基准面不断抬高,河床逐年上升,河道比降变缓,泄洪排沙能力逐年降低,当淤积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尾闾改道,另寻它径入海。平均每10年左右黄河尾闾有一次较大改道。
  黄河入海流路按照淤积→延伸→抬高→摆动→改道的规律不断演变,使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海推进,历经150余年,逐渐淤积形成近代黄河三角洲。

5. 黄河三角洲的地理特征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南岸和莱州湾西岸,地处117°31′-119°18′E和36°55′-38°16′N之间,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境内,是由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三角洲组成的联合体。古代三角洲以蒲城为顶点,西起套尔河口,南达小清河口,陆上面积约为7200平方公里。近代三角洲是黄河1855年从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流路形成的以宁海为顶点的扇面,西起套尔河口,南抵支脉沟口,面积约为5400 平方公里;而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934年以来至今仍在继续形成的以渔洼为顶点的扇面,西起挑河,南到宋春荣沟,陆上面积约为3000 平方公里。黄河三角洲北靠京津唐经济区,南连山东半岛开放城市,属于国家制定的沿海开放地带。随着德(州)龙(口)铁路、东营港和滨州港的建成,将使胜利油田与秦、晋、蒙大煤田连接起来,为东西部经济的发展提供经济结构合理的可控能源;东营港距大连港110海里,且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屿隔海相望,具有良好的出海条件。 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西南部海拔11m,最高处利津南宋乡河滩高地高程为13.3m,老董-垦利一带9-10m,罗家屋子一带约7m,东北部最低处小于1m ,自然比降1/8000-1/12000。区内以黄河河床为骨架,构成地面的主要分水岭。三角洲是由黄河多次改道和决口泛滥而形成的岗、坡、洼相间的微地貌形态,分布着砂、粘土不同的土体结构和盐化程度不一的各类盐渍土。这些微地貌控制着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分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活动,形成了以洼地为中心的水、盐汇积区,是造成“岗旱、洼涝、二坡碱”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黄河改道、修建黄河大堤、垦殖、城建、高速公路、海堤、石油开采等)在剧烈地改变着该区的微地貌形态,但其基本框架仍清晰可辨。 黄河三角洲是一典型扇形三角洲,属河流冲积物覆盖海相层的二元相结构,西南高,东北低,高程13-1m,自然比降1/8000-1/12000。由于黄河三角洲新堆积体的形成以及老堆积体不断被反复淤淀,造成三角洲平原大平、小不平,微地貌形态复杂,主要的地貌类型有河滩地(河道)、河滩高地与河流故道、决口扇与淤泛地、平地、河间洼地与背河洼地、滨海低地与湿洼地以及蚀余冲积岛和贝壳堤(岛)等。

黄河三角洲的地理特征

6. 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填海造陆而形成。 由于黄河含沙量高,年输沙量大,受水海域浅,巨量的黄河泥沙在河口附近大量淤积,填海造陆速度很快,使河道不断向海内延伸,河口侵蚀基准面不断抬高,河床逐年上升,河道比降变缓,泄洪排沙能力逐年降低,当淤积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尾闾改道,另寻它径入海。平均每10年左右黄河尾闾有一次较大改道。黄河入海流路按照淤积→延伸→抬高→摆动→改道的规律不断演变,使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海推进,历经150余年,逐渐淤积形成近代黄河三角洲。三角洲平均每年以2-3公里的速度向渤海推进,形成大片的新增陆地。面积逐年 扩大,生态类型独特,海河相会处形成大面积浅海 滩涂和湿地,成为东北亚内陆 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黄河三角洲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与黄河入海的方向相一致。由于黄河尾闾摆动的影响,这里的地面形成许多沟壑交错的废弃河道及防水堤坝,虽经多年风雨剥蚀、人为填补,至今仍见岗、坡、洼相间分布的地形,以及波浪涟漪状的地貌。

7. 黄河三角洲的地区特点

黄河三角洲 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 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十九个县(市、区),总面积二点六五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九百八十五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该区域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中国国务院2009年11月2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最后一个三角洲———“黄三角”在被提出21年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黄河三角洲 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就打造我国最 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 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做出明确规划,提出 将在“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15000亿元开发黄河三角洲区域。其中在发展区域旅游产业方面,突出“神奇 黄河口、生态大观园、梦幻石油城、武圣故里、世界风筝之都、循环经济典范”的主题,打造两个旅游区 和重大开发十大旅游重点产品。主打生态高效其实,早在1988年,“黄三角”的开发总体战略就首次被专家学者们提出。黄三角的最大亮点是没有走高耗能的发展模式,首次提出“生态高效”的增长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告诉南方都市报,黄河三角洲可以在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最具潜力三角洲在我国三大三角洲中,黄河三角洲被誉为我国“最具有开发潜力的三角洲”。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肖金成告诉本报,我国最后一个开发的三角洲———“黄三角”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边城市的发展基础比较好,“黄三角”发展也就快。沿海开发全覆盖“从全国的高度来看,‘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这块国家战略的盲区已经扫除,我国沿海开发已经实现全覆盖。”徐逢贤表示,我国沿海目前有滨海新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区、长三角、江苏沿海经济区、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加上黄三角经济区,沿海开发从南至北已经连成一线。我国东北部沿海将成为高速发展的经济区,中国经济将有新的跨越式发展。

黄河三角洲的地区特点

8. 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是在什么作用下

  黄河三角洲是流水的堆积作用下形成的。 由于黄河含沙量高,年输沙量大,受水海域浅,巨量的黄河泥沙在河口附近大量淤积,填海造陆速度很快,使河道不断向海内延伸,河口侵蚀基准面不断抬高,河床逐年上升,河道比降变缓,泄洪排沙能力逐年降低,当淤积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尾闾改道,另寻它径入海。平均每10年左右黄河尾闾有一次较大改道。
  黄河入海流路按照淤积→延伸→抬高→摆动→改道的规律不断演变,使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海推进,历经150余年,逐渐淤积形成近代黄河三角洲。
  三角洲平均每年以2-3公里的速度向渤海推进,形成大片的新增陆地。面积逐年 扩大,生态类型独特,海河相会处形成大面积浅海 滩涂和湿地,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黄河三角洲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与黄河入海的方向相一致。由于黄河尾闾摆动的影响,这里的地面形成许多沟壑交错的废弃河道及防水堤坝,虽经多年风雨剥蚀、人为填补,至今仍见岗、坡、洼相间分布的地形,以及波浪涟漪状的地貌。